信阳航空职业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信阳航空职业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德育目标,结合学校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德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坚定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突出理想信念引领和价值观塑造,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准确把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感。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为他们提供符合教育规律、成长规律,贴近学习生活的指导和服务,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和践行力。
3.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形成由党委领导、行政实施、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强化二级学院德育工作责任,增强各职能部门、后勤服务部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意识,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基本理念
4.坚持以生为本,五育并举。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在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等方面用功用力,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们在参与中成长,在实践中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5.坚持问题导向,知行合一。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必须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思考,找准德育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知导行,以行促知,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6.坚持贴近学生,服务成才。发现需求是激发学生成长动力的基础和前提,创造需求是提升和保持学生成长动力的保证。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紧密结合学生成长需求,切实以学生为本,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才环境。
7.坚持遵循规律,拓展途径。要在严格落实基础标准的前提下,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循序渐进,树立并实现德育工作的成长性标准。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开阔思路、开阔视野,不断改进方式方法,拓宽提升学生工作水平,开创我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8.坚持守正创新,打造品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深入贯彻学校“1234561”办学理念,紧紧围绕“五八”人培模式,将道德精神、法治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深度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长期坚持、持续深化,以知促行、久久为功,总结固化、凝练提升,着力打造富有本校特色和育人实效的德育新品牌。
三、目标任务
9.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加强思想引领,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激发广大师生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热情,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
10.筑牢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做到“落细、落小、落实”。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道德教育和实践,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11.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充分依托大别山红色资源、校内外文化资源,努力建设体现时代要求和符合大学生特点的校园文化,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培育和弘扬学校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传承创新。
1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立足学生全面发展,构建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四、推进措施
13.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加强教学模式方法创新,提升课程吸引力,努力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四个认同”,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宗教问题。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开展走访调研,在实践中提升大学生理论运用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
14.加强德育之八种精神课程建设,充分挖掘其育人工能。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推进措施,拟定考核方案,将道德精神、法治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纳入课堂教学内容,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多元化、实践性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法治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意志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15.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学校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扎实开展深度辅导,提升工作精细化水平。加强辅导员队伍培训,重点提升职业技能。建设好辅导员之家,使之成为辅导员工作交流的平台和休闲“充电”的场所。进一步优化学生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评优表彰力度,促进辅导员、班导师队伍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优化服务质量,增强育人效果。
16.加强基层党团组织、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加强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党校、团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其前沿阵地作用。借鉴和运用学习型组织、团队建设等现代管理理念,重点做好学生党支部书记、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骨干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严把标准,确保质量。加强对学生会、学生社团的领导和指导,充分发挥其朋辈教育作用。
17.全面加强学风建设,扎实开展学业辅导。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围绕增强学习动力加强学风建设;统筹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健全工作机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业辅导。
18.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校园氛围。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深化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成果。大力开展先进典型教育,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整合全校团学资源,,围绕学风建设主题,创新活动形式,重点抓好学生科技活动、学生社团特色项目、学生活动精品项目、大学生社会实践,努力形成充满正能量、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19.深入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筑牢心灵健康防线。进一步完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形成以必修课为核心,选修课为补充,创新课程为亮点的课程教育体系。拓展心理素质教育活动载体,加强日常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心理咨询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强化危机防控工作体系建设。做好心理委员、宿舍心理导航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其问题识别和危机应对能力。
20.关注困难学生群体,努力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深度辅导、学业生活数据分析等途径,形成困难学生群体的重点关注名单。围绕学生面临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统筹校院两级资源,整合辅导员、专业教师、心理咨询人员、学生家庭等多方力量,通过学业辅导、经济资助、心理辅导和就业帮扶等给予他们有效帮助,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把对学生的关怀落到实处。
21.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落实“一把手工程”,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有力保障。积极开展创业创新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业模拟等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加强就业课程体系建设,分阶段、分年级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与政策、创业基础与实践等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深入开展“一对一”个性化指导,有效促进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等群体的就业帮扶。提升就业信息化水平,加强就业市场建设,积极开辟就业新渠道.
22.加强德育工作研究,强化理论支撑。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优势,加强跨学院、部门、学科的交流,打造强强联合的德育研究团队,提升理论研究水平。加强思政研究课题规划,以德育工作中存在和面临的问题为导向,深入开展调研,从学生成长需求出发,增强课题研究的实用性,确保理论转化应用效果。
五、实践途径
23.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活动;开展党课、团课、青马工程等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对重大理论的理解、对形势任务的把握、对国家前途的关注;开展革命传统文化、先进典型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引领行动,自觉投身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24.深化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以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实践,着力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升责任意识、感恩意识、诚信意识等。开展社区援助、扶贫支教、慈善募捐等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通过服务社会与服务他人,提升道德境界,培养爱心、诚心和责任心。开展勤工助学、科技创新、创业就业等实践活动,培养正确的劳动观、义利观和职业观。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有重点的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社区、厂矿、农村进行实地体验和感受,接受教育和锻炼,增加对国情的认知,增强社会责任感。
25.开展安全法纪教育实践。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等活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开展普法宣传、法制讲坛、模拟法庭、法制情景剧和典型案例讲座等活动,树立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意识。
26.强化身心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健身操、定向越野、足篮球赛等体育健康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体验团队协作精神,减轻心理负担与精神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开展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营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优化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27.推进文化素养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礼仪培训和文明习惯养成、文明意识增强、自身修养加强的活动,提升人文素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学生参与美学、艺术理论的学习,参加各类文化艺术节、文艺演出、竞技比赛、读书工程等校园文化活动,升华思想、陶冶情操,培养自信自强的进取精神。
六、组织保障
28.健全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学校党委统一领导,校长负责,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牵头,教学、管理和服务部门密切配合,学生积极参与的德育工作体系。将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环节。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切实强化二级学院德育工作责任。
29.加强德育工作条件保障。根据实际需要逐步增加校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促进思政研究工作的开展。不断加大辅导员队伍建设力度,确保日常工作待遇,加强业务培训,促进职业发展。加大投入力度,为心理素质教育、大学生文体活动等提供专业场所和经费保障。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德育工作提供优良的外部条件。
30.强化德育工作考核评价。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作为专业教师、行政教辅和后勤服务人员考核、聘任和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有力促进育人职责的落实。修订完善学院学生工作考核标准,着力落实二级学院德育工作责任。调整优化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明确标准,加强量化考察和客观评价,着力提升德育工作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