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之八种精神之一--道德精神培养考核实施细则
德育之八种精神之一--道德精神培养考核实施细则
1.培养目标
(1)通过系统学习,加深对德育理论、德育原则和基本要求、方法图解的理解、认识和认同,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知行合一。
(2)坚持专业知识和思想品德知识同步学习、能力水平与责任意识共同增强,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增强服务本领,实现增长才干与服务社会相统一。
(3)增加大学生对国情、社会的了解和认识,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努力方向,立志成长成才,做到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相一致。
(4)在道德精神方面展现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表现,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5)在与人交往时体现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精神、包容与谦让,具有良好的个人素养。
(6)引导大学生增强进取意识,直面困难和挑战,不逃避、不退缩,迎难而上、坚韧不拔。
(7)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诚实守信,待人诚恳,乐于助人,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2.课堂教学(第一学期 4学时)
培养学期 | 总学时 | 讲授内容(理论+实践) |
第一学期 | 4 | 1.道德的基石——基本道德观念(1学时);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核心价值道德观 2.德在校园与社会(1学时); -校园中的道德情境 -考试作弊、学术不端的危害与反思 -社会道德热点问题 -网络暴力的道德批判 -公共场合文明行为的意义 3.道德榜样的力量(2学时) (1)道德案例分析 (2)道德故事分享会 -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道德故事以及感悟。 |
3.学习内容及要求
(1)学习掌握社会道德基本准则以及职业道德相关标准,如诚实守信、尊重知识、公平竞争、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等相关准则。
(2)在团队协作项目中,能积极与他人沟通、善于合作,主动分担工作任务,不推诿责任,对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给予尊重与包容。
(3)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能正确对待,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困难,并勇于承担因自身失误带来的后果,汲取教训,总结经验。
(4)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尊重老师、团结同学,为人正直,诚恳待人,处事公道,严守承诺,严于律己,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5)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或为社会公共事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6)有仁爱之心,平等对待他人,尊老爱幼,不恃强凌弱,展现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
4.考核标准
(1)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符合社会对公民基本的道德要求,具备积极向上、正能量的价值观。
(2)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言行举止文明、彬彬有礼,体现良好的个人素养。
(3)自觉遵守大学生行为准则,严守校规校级,学习态度端正,不出现考试抄袭、作弊等现象。
(4)待人诚恳,文明礼让,没有诋毁他人、损害他人利益等不道德行为。
(5)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违反公序良俗和职业操守。
(6)崇尚节约、反对浪费,身体力行,从身边小事做起,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5.考核方式及途径
考核按照课堂参与+理论知识测试(心得体会)+实践考核(日常表现)计算成绩,总成绩100分。
(1)课堂参与(10分):
①学习态度端正,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②认真听讲,聚精会神,深入思考,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③积极发言,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
④遵守课堂纪律,不交头接耳,专心听讲;积极参与各种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问题探讨等。
⑤完成作业: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表现出较高的学习自觉性。
(2)心得体会(30分):
提交一份500-800字的道德教育心得体会,评分标准为:
①主题鲜明,思路清晰,语句通顺,能够将学习心得与实际学习生活相结合,写出真情实感。
②结构完整,结合专题学习、思想实际和实践过程,体现理论学习、认识深化、实践参与、思想提升、道德升华等效果。
③语言准确、生动、流畅,词汇丰富、表达准确,修辞手法运用恰当,能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④书写工整,字迹清晰,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段落布局合理,卷面整洁美观。
⑤心得体会必须为原创,禁止抄袭,并符合字数要求。
(3)实践考核(日常行为表现)(60分)
①以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思想道德教育实践,着力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感恩意识、诚信意识等。
②开展社区援助、扶贫支教、慈善募捐等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通过服务社会与服务他人,提升道德境界,培养爱心、诚心和责任心。
③开展勤工助学、科技创新、创业就业等实践活动,培养正确的劳动观、义利观和职业观。
④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有重点的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社区、厂矿、农村进行实地体验和感受,接受教育和锻炼,增加对国情的认知,增强社会责任感。
6. 考核等次。考核结果分优秀(90 分及以上)、良好(80 - 89 分)、合格(60 - 79 分)、不合格(60 分以下)四个等次。
7.组织实施。课堂参与、理论知识测试(心得体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实践考核(日常表现)由学生所在学院负责。成绩汇总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