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老师参加2024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第四次集体备课活动心得体会
作为信阳航空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 2024 年秋季学期河南省高校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第四次集体备课活动。此次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和交流平台,让我受益匪浅。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参加此次备课会的心得体会。
一、活动背景与意义
此次集体备课活动是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我们能够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活动过程与收获
1.我的说课展示:
在活动中,我围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展开了说课。我认为,大学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生力军,要积极养成法治思维习惯、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做社会主义法治的践行者。基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上严格按照思政课教师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八个相统一的要求,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环,预、导、探、结、固五步的体系框架设计和实施本节教学。
在第三步探究新课过程中,我沿着 “(知)认知法治思维 —(思)明辨权利义务 —(行)践行法治理念” 的逻辑思路,以问题导向的方式将本节内容拆分成 8 个问题,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问题教学等教学方法突破本次课的教学重、难点,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从而将内容讲深讲透讲活。
2.专家的精准点评: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第二届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思想道德与法治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郑小九对我的说课进行了充分肯定。他指出了我对于三对关系的处理非常得当:一是 “知法与敬法” 的关系。我选取的案例关注到对学生利益的保护,还特别区分遵守的 “遵” 和尊重的 “尊”,能够有效达成法治教育的情感目标。二是 “知道条文与深知道理” 的关系。我的讲解让学生知法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法律背后道理的体悟。三是 “知与行” 的关系。我选取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出发,有效引导大学生知法守法,将法治思维与法治素养落实到行动中。同时,郑小九院长也提出了要谨慎选择并使用案例,进一步提升案例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专家的点评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3.同行的交流与启发:
此次备课活动中,我还有幸聆听了其他三位说课教师的精彩展示。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芬霞针对 “德法” 课程第六章第一节内容,通过设计层层递进的 “疑问链条”,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法律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的理解。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雷胜学采取问题链教学策略,有机融合党史教育、现实案例与理论讲解,引导学生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及全面依法治国的相关内容。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孙梦梦以国家宪法日主题导入,围绕宪法的历史沿革、地位原则、实施监督等问题设计教学,增强学生宪法意识。他们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思路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认识到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也让我意识到要不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4.专家的整体点评与建议: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融对四位说课老师的总体表现表示肯定。她认为我们教学目标把握准确,教学内容定位清晰,学情分析精准到位,教学设计思路清晰,从 “形成问题 — 探索问题 — 破解问题”,课程导入方式自然,材料使用生动全面。陈教授还指出了每位老师的特点,如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地域文化与传统文化,体现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育;雷老师从三个维度定位本节课程,对教学内容分析到位;孙老师注重分析本节课程与其他三节之间的逻辑关系,突出其特有价值;我注重个人总结和教学反思,深刻且具有亲和力。
最后,陈教授建议我们可通过相关文件来理解教材内容,选取素材时挖掘其背后的德育价值,从内容衔接和育人目标衔接两方面关注教学内容的整体性。陈教授的点评和建议让我对整个 “德法” 课程的教学有了更宏观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在教学中要注重教材内容的整体性和德育价值的挖掘。
三、对教学的反思与改进
1.教学方法的创新:
通过此次备课活动,我深刻认识到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我也会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加便捷的学习方式。
2.案例的选择与使用
案例教学是思政课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选择案例时,我要更加谨慎,确保案例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我也要注重案例的更新和与时俱进,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时代感的案例,以增强案例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在使用案例时,我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与德育价值的挖掘
在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关注教材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以及 “德法” 课程与其他思政课程之间的衔接。同时,我也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背后的德育价值,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等。
4.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同时,我也会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对未来教学的展望
参加此次集体备课活动,让我对未来的教学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经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我相信,在我们全体思政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将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打造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此次河南省高校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第四次集体备课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活动。通过此次活动,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和策略,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大学生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稿人:黄燕
审核人:张立新